包头市机构编制网
当前位置:

坚持问题导向 重塑管理体制 包头市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包头市借力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着力解决基层机构冗杂、权责不一、“车大马小”、人力不足等问题,按照“强机构、优服务、抓效能、促发展”的思路,系统重塑基层管理体系。 


  一、剔除冗余机构,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系 


  机构冗杂繁多、职能交叉重叠是原本基层管理的通病。包头市按照自治区整体布局,重新搭建基层管理体制框架。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整合党建、宣传、统战、民族宗教等职能,设立“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组建专门机构抓好基层党建。整合优化派驻机构,纳入基层统一指挥机制,并赋予乡镇对派驻机构的调度、考核、人事任免建议等权力,夯实党的办事机构基层治理主体地位。二是理清县乡职责。全面实行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制度,详细界定县乡职责边界。集中清理各部门下达基层的责任状、任务书,制定《苏木乡镇和街道职责准入制度》,防止上级职责转嫁基层。逐条细化基层机构职责,要求职责上墙,确保基层每项职责有人落实,每件事项有人办理。三是调整机构布局。整合撤并各类基层站、办、所(中心),形成各苏木乡镇和街道以3个事业单位为“前台”直接服务群众,5个党政机构为“后台”统筹协调管理的新格局。如,土右旗明沙淖尔乡,原有内设机构十七八个,内部职能交叉、一人多股、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通过落实自治区改革政策,彻底解决了相关问题,打通了原本割裂的、分散的、易造成推诿扯皮的环节和流程,实现了各项事务的扁平化管理,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目前,包头市共设置基层党政机构421个、事业单位171个,做到了权责对等、上下贯通、协同高效。 


  二、充分放权赋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得见管不了”是过去基层治理的尴尬处境包头根据自治区科学设计,全力推进审批服务和执法重心下移。一是做优审批服务机构。从“硬件”上,集合各地资源,重点打造集政治建设、便民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基层事务“一窗受理”。多点打造社区便民服务站,开展代办代理代缴业务,大大缩减群众办事流程。从“软件”上,充分为基层放权能,根据自治区赋权清单,因地制宜下方权力事项,大到乡村建设规划,小到村民结婚登记,将能赋予基层管理的事项全部赋权基层,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目前,基层承接权力事项比例已达到91%。二是做强执法队伍。在全市39个苏木乡镇、9个涉农街道设立综合执法局,以基层政府名义开展执法工作,首次建立起完整的基层执法体系。目前各执法局平均承接执法事项70余项,涵盖城管、自然资源、水务、林草等多项执法内容,彻底解决看得见管不了、多头多层执法、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优化资源配置,全力保障基层建设发展需求 


  “车大马小”是过去基层治理的突出困境。包头市创新方式方法,做到“三个到位”保障基层发展需求。一是编制资源保障到位。按照“减上补下”的工作思路,将市本级编制资源补充到基层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要领域,主动督促基层政府补充空编基本达到一个行政村有一个在编人员负责的管理目标。二是执法人员配备到位。随着执法机构和执法职责下沉,同步下沉执法专项编制,会同市司法局对基层执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确保执法人员按章依规执法。三是治安管理建设到底。累计从市本级公安机关下划366名编制给基层一线,恢复旗县区公安局经侦大队、禁毒大队设置,4 个偏远旗县区交管大队下划属地公安管理。44个城镇派出所全部完成“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一村一辅警”达标率 100%。 


  四、推动“多网合一”,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事多人少”是制约基层发展的中阻梗。面对人员不足的基层治理困境,自治区创新性的提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调动社会群众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包头结合地区实际,健全县乡村三级综合网格化治理体系,按照每300户左右设置1个网格的标准,将全市279个社区划分为2575个综合网格,统筹管理网格内党建、社保、综合治理、应急、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配备专职网格员2866人抓好网格日常运行。广泛吸纳派出所民警、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热心群众等,组建2.96万人的兼职网格员队伍,构建平时专人管、战时全员上的治理格局。在此次疫情防空中,网格员敲门走访、社区站岗放哨、乡镇统一调度、疾控统筹监管、公安动态监控的五重联动机制,在筛查病例、防止疫情蔓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模式提供了重要实践依据,证明全员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适应基层发展趋势、符合基层群众需求。 

兴安盟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