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全市行政机关工作服务质效,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包头市县两级深入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从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事项、外部服务事项两个维度,由市委编办、市审批服务局分别牵头抓总,发挥职能优势,精准推进“两优”工作开展,分“三步走”,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截止4月底,市县两级党群部门“两优”专项行动已基本完成。
第一步,周密部署,合力推进“两优”专项行动。根据自治区统一安排,结合包头实际,两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服务大局提质提效通知》,成立“两优”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市本级政府部门单位“两优”专项行动。建立起市委编办、市审批服务局牵头推进,市纪委监委、市政府督查室全程督办,各部门单位具体落实的协同工作机制,为“两优”专项行动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重点起到三方面作用:一是督导检查到位。市纪委监委、市政府督查室,把各部门推进“两优”专项行动作为今年重点督办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跟踪问效,确保了专项行动按照时间节点,高位推进。二是部门落实到位。全市各部门高度重视“两优”专项行动工作,明确了科室和专人,精心组织,党组(党委)顶格推进,着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协调配合到位。市委编办、市审批服务局密切配合,联合印发《推进市本级“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同时,建立工作台账,严格审核关,时时调度各部门单位工作进度,确保按时高标准完成内外部事项梳理审核工作。
第二步,市级先行,打造“两优”专项行动样板。包头市采取压茬推进的方式,率先在市本级99个部门单位开展“两优”专项行动。到今年2月底,市本级相关任务已全部完成,成果丰硕。一是外部服务事项大幅度精简。外部事项“两优”成果涉及46个市级部门单位,共优化1063项。积极推动放权减权,通过直接下放、委托实施、代收代办、代收转办等方式,下放市本级外部事项217项,取消本级外部事项273项。如,市场监督管理局清理取消行政处罚79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取消行政处罚事项97项。大力精简要件环节时限,通过内部数据共享、“减证便民”、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机制、“免证办”服务、优化内部流程等方式,切实做到办事材料、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应减尽减,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减负。如,交通运输局精简64项办事材料,取消了“施工图设计文件批复、应当报备资格预审报告、招标文件和评标报告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措施”等申报材料。二是内部管理流程全面优化。党群系统33个部门单位,5个部门单位提出18项下放内部权力事项建议。其中,市委组织部下放“各旗县区、市直部门单位党委(党组)管理干部晋升二级、三级调研员”、“市属国有企业中层管理岗位调整审批备案”等共计6项权限,把干部管理的部分职权进一步下放给旗县区委、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以及比照县级管理的市属国有企业党委,推动干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17个部门单位提出104项“三减”事项。其中,市科协大力精简高校科协批准成立、企业科协批准成立、市级学会加入市科协团体会员报批、所属学会换届工作报批等事项的办事要件和时限,要件精简率达51%,时限精简率达59%。
第三步,跟踪督导,全面推动旗县区开展“两优”专项行动。市委编办认真总结市本级两优工作成果,积极指导旗县区开展相关工作,9个旗县区及稀土高新区机构编制部门共计在188个党群机关开展“两优”专项行动,重点在三个环节予以保障支持。一是在方案制定阶段。及时向旗县区转发市本级“两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旗县区制定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明确旗县区开展“两优”专项行动的范围,为旗县区做好“两优”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在清单审核阶段,明确政策口径和指标,指导旗县区细致审核党群部门“两优”清单,对照自治区、包头市相关部门事项进行查漏补缺,采取周报告、月总结的方式,督促旗县区做好清单审核工作。三是在清单制定阶段,为整体推进各旗县区各党群部门“两优”工作,市委编办及时对进展较慢的地区、清单内容不规范的地区,采取实地走访、电话督导等形式督促地区规范开展具体工作,保障旗县区“两优”工作迅速、有序开展。截止4月底,各旗县区党群系统“两优”专项行动已基本完成。
拟稿:乌日才
审核:崔 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