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机构编制网
当前位置:

包头市精准施策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助力擦亮“世界绿色硅都、稀土之都”品牌

  园区(开发区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过去几年,按照中央、自治区部署要求,包头市对园区(开发区)管理机构进行了深层次、全方位的整体重塑,为打造“世界绿色硅都”、升级“稀土之都”,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多元化设置园区(开发区)类别,为打造“绿色硅都”奠定基础。包头市充分考虑各园区(开发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因素,将全市11个园区(开发区)管理机构整合为7个,撤销重复设置的园区(开发区)、合并主导产业相似的园区(开发区)、做强高科技产业园区。整合稀土高新技术产开发区,在大力发展稀土产业的同时,推动双良硅材料项目建设。整合钢铁冶金开发区,统筹力量资源推进钢铁冶金行业发展,促进硅产业规模化发展。整合设立包头九原工业园区,将同处九原区辖区内2个不同产业类型的园区(材料产业园、食品加产业园)进行整合,推动先进硅碳材产业园建设。同步,提档升级铝业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优化完善达茂巴润工业园区、土右新型工业园区,形成7个园区(开发区)各具特色、差异化的发展格局,构建起集稀土、钢铁冶金、黑色金属冶炼、铝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于一体的战略性产业集聚区。精准定位各园区发展方向,打通硅产业“原材料”到“加工厂”、“仓储库”到“物流链”的全流程,从体制机制上搭建起适应“硅都”发展的管理体制5月23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被授予“世界硅都称号”,为包头继续扩大光伏硅优势,建设全球最大的硅晶生产基地拿到“通行证”。


  )纵向打通稀土产业链、为升级“稀土之都”提供保障将白云鄂博矿区产业园纳入国家级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串联起稀土应用及深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衔接机制,从管理体制上延伸稀土产业链,打通“科研室”到“生产间”的上下游,全力助推稀土产业高端化、科技化发展,落实“科技兴蒙”要求。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做优做强稀土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资源环境事业发展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开发区所属事业单位,在发展规划、资源整合、高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赋予开发区更多自主权,从体制机制角度谋发展,积极助推稀土开发区转型升级,改变以往“挖土卖土”的生产模式,实现稀土资源从“土特产”到“稀缺品”的转变。改革后,开发区不断提高科技企业引育率、技术攻关成功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各级各类研发平台已达158家、在研项目达1235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57项,改革成效显著。


  )横向整合集聚产业园,为做强“绿色硅都、稀土之都”凝聚合力包头市创新性的开展“一区多园”管理模式,探索推进跨地区整合产业园将分散在昆区、石拐区、固阳县3个区县,且主导产业均为钢铁冶金、金属深加工的产业园进行整合,设立包头钢铁冶金开发区,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调整,促进开发区之间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深度融合,切实扩大了产业规模,引导产业集聚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大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通过优化管理体制,促进开发区间的产业协作、技术共享、资源利用。改革后,园区整合优势不断显现,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为“两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4月底,开发区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


拟稿:乌日才

一审:李 玲

二审:李浩磊

三审:崔 旺

兴安盟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