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包头市事业单位改革坚持“瘦身” 与重塑并举 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

    包头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坚持“瘦身”与“重塑”并举,盘活沉淀的机构资源,充实保障各类公益服务、招商引资机构,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


    一是坚持合并同类与补足短板并举。在数量上,市本级涉改事业单位由346个精简为214个,高新区由37个精简为23个,精简率为38%;9个旗县区涉改事业单位由947个精简为732个,精简率为23%。在职能上,推动了市本级职能相同相近事业单位撤并,实现了市委党校与党员干部教育中心资源整合,推进了机关事务服务机构的精简,规范优化了政府驻外联络机构设置。对职能和服务短板进行了补充,设置了包头稀土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包头市大数据中心、包头市投资促进中心、包头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包头市养老服务中心、包头市本级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中心、包头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服务中心等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民生安全等方面的事业单位。


    二是坚持内部优化与外部重塑并举。系统规模大、职能繁杂的部门严格落实“1+2+X”的事业单位设置要求,优化所属事业单位设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所属事业单位由30多个精简为10个左右,改革后,设置了服务机关运行的综合保障中心1个、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单位2个及职能饱满不宜整合的事业单位若干个。事业单位数量少、职能较单一的部门落实精简高效的要求,兼顾内部保障和对外服务所需,市本级涉改的55个党政群部门中有37个部门整合设置了1-3个事业单位,占市直部门的67%。市本级35个负责执法的事业单位整合为14支综合执法队伍,改革后,其余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执法职能。


    三是坚持优化结构布局与强化服务功能并举。市发改部门事业单位按照投资促进、军粮保障、粮食检测、价格服务、信用管理进行构建。市工信部门事业单位按照中小企业服务、工信执法、大数据发展进行构建。市交通局所属事业单位按照公路建设、交通执法、运管服务、综合保障进行构建。市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按照水利事业发展、水库管护、水务执法进行构建。各部门事业单位的优化设置,为强化新时期公共服务、事中事后监管和构建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切实机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