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引领,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精准性、科学性。白云矿区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编制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总遵循,以部门“三定”为生命线,统筹全区机构编制资源,构建高效便捷、互联互通、多方联动的实名制管理平台,强化数据动态管理和实时更新,在推动机构编制数据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上下大功夫,提升实名制业务水平和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并严格做好事业单位改革期间的数据保密工作。
二、强化政策宣传,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严肃性、权威性。为进一步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好“总关口”作用,围绕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着力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质量,优化出入编业务流程。实施优化流程,整合四部门间的用编计划、领导职数使用、工资统发、养老保险等5项关联业务流程,规范用编核准、工资保险配套、进人入编程序办理,全面推进用编申请、人员调动、减人减编等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业务全链条。三是实时动态调整,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第一时间在实名制系统中对涉改部门(单位)机构编制信息、领导职数等进行调整;对各部门(单位)退休、辞职、调出人员及时进行审核销编;每月底对实名制系统集中校验,建立机构编制信息台账,通过“空编亮绿灯、满编亮黄灯、超编亮红灯”,从源头上堵塞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管理漏洞,建立健全“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督查”的联动机制,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截止目前已消化70%超编行政人员,确保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
三、政策为“路基”,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使用性、长效性。白云矿区委委编办优方法、转观念,在数据精确度上做文章,在数据应用性上出思路,打造信息化建设“聚宝盆”。一是优方法,发挥编制杠杆作用。将机构编制资源向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倾斜、向服务中心工作倾斜、向基层一线和民生事业倾斜。在全省第一家成立项目推进中心和黄河流域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坚定不移推动县委“两园四区”建设;按照“减上补下、精准下沉”的要求,在编制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一次性向10个乡镇下沉事业编制35名。将用编进人计划安排与选调生、三支一扶、退役士兵等统配人员安置有效衔接,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乡镇、教育、卫生、文旅等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转观念,健全人才制度。充分发挥编制在“招才引智”“留才用人”方面的保障作用,切实在思想和行动上完成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在打造“人才强县”战略背景下,坚持健身与瘦身相结合,深入挖潜机构编制资源,在“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科学统筹安排全县用编进人,为全县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优才计划”和“人才回引”等保驾护航,以高质量干部队伍建设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沟通为“路网”,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性、可靠性。在与上级沟通多主动,与其他部门工作多联动,为信息化建设聚力攒劲、形成合力。一是纵向贯通。“上接天线”,主动对标上级文件精神,严格落实省委、市委编办机构编制信息化工作部署要求,严把数据质量关,深入挖掘机构编制信息价值,在充分用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推进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下接地气”,在全县机构编制核查工作中,统筹安排全县各部门(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上级精神传达落实到位,做好年报、月报等工作。二是横向联动。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成立机构编制核查工作专班,出台《白云矿区委关于开展机构编制核查的实施方案》,对全县53个行政单位、214个事业单位开展机构编制专项核查;横向比对,核实数据,四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机构编制工作真实准确完整的根本性。 为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严控总量、统筹使用、科学增减,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提供数据支持。
(撰稿人:李春燕 审核人: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