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我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情况,进一步增强机构编制部门对人员结构、总量、流向的监督能力,合理有效配置人才资源,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近期,县编办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与分析,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一)公务员队伍基本情况
1.学历情况: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1人,约占2.5%;大学本科学历521人,约占61.6%;大学专科学历271人,约占32.1 %;大学专科及以下学历32人,约占3.8%。
2.年龄结构:25岁以下8名,约占1.1%;26~35岁130名,约占15.4%;36~45岁243人,约占28.8%;46~55岁386人,约占46.6%;56岁以上78人,约占9.2%。
3.未来5年(2016年~2020年)退休人员情况:未来5年退休人员共计99名(8名工勤人员),其中县直机关52名,政法机关30名,镇16名,群团系统1名。
(二)事业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1.学历情况: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3人,约占0.8%;大学本科学历1270人,约占39.8%;大学专科学历1244人,约占38.9%;大专以下学历653人,约占20.5%。
2.年龄结构:25岁以下15人,约占0.5%;26~35岁721人,约占22.6%;36~45岁923人,约占28.9%;46~55岁1250人,约占39.2%;56岁以上281人,约占8.8%。
3.行业分布:教育系统1370人,约占42.9%;卫计系统 459人,约占14.4%;农业系统164人,约占5.1%;其它系统1197人,约占37.6%。
4.未来5年(2016年~2020年)退休人员情况:未来5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共计528人,约占总人数的16.6%,退休人数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教育系统退休265人、农牧系统退休54人、卫计系统退休91人、镇38人、其它系统80人,分别占退休总人数的50.2%、10.2%、17.2%、7.2%、15.2%。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才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不断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局面。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与周边旗县区相比,人才竞争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与实施建设人才强县战略还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
(一)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46岁以上达到1995人,占总人数的49.4%。突出表现在教育、卫生、农牧、审计、经信、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系统。目前,这几个部门46岁以上人员占比分别为50%、53%、73%、61%、74%、51%。鉴于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的特殊性要求,新录用人员需经过1-2年的实习培训才能独立执业,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矛盾已凸显(近五年每年将约以6%的比例减少,近百人面临退休),因此,逐步招录补充专业技术人员已迫在眉睫;农牧系统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年龄也都趋向老化,近五年内将有31%的人退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也出现后继乏人的困扰。
(二)入口不畅及自然减员,造成人才断档。受经济条件制约,我县近几年来都没有招录补充人才,尤其是公务员队伍,近三年我县只有在2015年招录19名公务员,基本都是政法招录,致使公务员队伍出现断层,很多部门通过“调、借”等方式从乡镇或下属单位把年轻、学历高、能力强的人员补充到机关单位承担行政职责,造成混岗现象严重。同时,人才流失及自然减员现象也比较严重,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5年五年时间,我县共调出县外人员达132名,辞职28人。这些人大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各个部门的骨干力量。但由于我县经济基础不发达,缺少引智留才的客观硬件,虽然近几年在服务期满的大学生中也招录补充了一些人才(据统计2011年以来,共招录事业人员147名。其中:教育系统50人,卫生系统16人,其他81人),但全县自然减员的人每年也有100多人。由于没有及时补充人才,有的部门甚至出现了人才断档现象。特别是乡镇人才流失尤为严重,目前200个行政编制空余81名,由于乡镇干部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很难留住人。尤其是年轻干部大部分不愿意长期在乡镇工作,目前工作运行主要以“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及“公益性岗位大学生”为主,这些人由于受待遇影响,很不稳定,不可避免地会对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三)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1.人才行业分布不够合理。全县传统产业人才相对比较充足,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44%。而处于经济建设一线人才所占比重与实际需要相比偏少。特别是工程技术、农业、审计、经济管理、规划等重点支柱产业领域的人才显得尤为紧缺。2.技能人才文化素质偏低。全县事业单位技术工人458人,高级技师仅有44名,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有近一半人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地域分布不够合理。县直机关和条件相对好一点的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多,而镇和条件较差的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才分布较少。
三、建议和对策
(一)公开招考,选拔重用人才。按照“控制总量,有减有增”原则,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证干部队伍后继有人,按计划有步骤地分年度制定用人计划,公开招考优秀青年干部,将年轻的新生力量充实到机关事业单位中,不断优化党的人才年轻结构。要重视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大胆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上磨练,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要在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真正使他们留得住、干得好。
(二)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首先要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县人才领导小组要探索制定系统的事业单位人才培训计划。其次要在委托培养上取得突破。积极鼓励单位根据发展需要,特别是专业性强的部门单位,每年从在职职工中选派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委托培养,接受系统的学习教育,使这批人才成为单位发展的核心骨干。再次要在对口培训和挂职锻炼上取得突破。每年择优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思维方式。
(三)合理利用现有人才。坚持使用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现有人才的创造活力。要用其所长,量才使用,明责授权,使人才找到合适的岗位,让人才有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空间;使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