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委编办探索“数据+”融合模式,将机构编制管理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深度融合,切实发挥数据信息服务区委、政府有效决策的基础作用,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创新“数据+评估”模式,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一是开展自查确保平台底数“清”。深入核查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中各部门(单位)机构设置、台账、编制、领导职数、人员信息等情况,确保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有效性,切实做到信息全、底数明、情况准。二是开展自评确保评估工作“准”。充分利用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的数据校验、监测预警、数据比对等功能,制作全区党政群机关及街镇机构编制电子台账,依托台账开展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三是强化结果应用确保评估工作“实”。坚持将自查自评与问题整改相结合、与统筹配置相结合、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功能作用,尽最大可能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创新“数据+管理”模式,提升机构编制规范水平。一是实现机构编制管理数据化。充分利用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数据校验功能,在机构编制台账、用编计划、人员信息等数据录入系统后,通过数据校验进行集中核对、分散修改。同时,依托平台进行年报、月报、核查、公示以及各类专项统计,克服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存在的管理效率低、差错率高的弊端。二是将纸质业务电子化。改变传统的由单位报送纸质材料进行业务办理的方式,推行资料电子化,实现机构从设立到撤并、编制从核定到核销、用编计划从审批到使用、人员从入编到出编的无缝衔接和电子资料存档,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部门少跑腿。三是建立完善机构编制数字档案库。收录历年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街镇改革等相关文件及全区部门(单位)机构编制相关文书,通过扫描存档的方式,将档案管理由纸质调整为电子、由线下调整为线上、由封闭调整为开放。
创新“数据+督查”模式,守牢机构编制纪律底线。一是借力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对超编进人等工作的“红线”预警功能,从源头上加强对各部门单位申报机构编制业务的审批检查,防止超编进人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权威性、严肃性。二是利用数据库中数据分析功能,监测可能存在的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通过“函告制”“跟踪问效”等方式,提前反馈给部门(单位),做到提前发现,及早规避。三是强化机构编制信息系统与财政、人社、组织等部门的数据对接效率,减少通过线下沟通形式获取数据信息,避免造成数据信息误差,产生数据“孤岛”。(撰稿人:王皓琨 审稿人:广莲花)